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交流园地 为耕者谋利 为食者造福
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园地
减少使用疫苗充分发挥机体免疫功能
发布日期: 2014/1/8

    科技迅速发展,养猪技术、设备等日趋完善先进,但老病未除,新病又现,母猪利用年限、母猪年生产力等指标反而大不如前,疫苗现己成为人们防制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对疫苗的错误认识和不合理使用,有时非但不能阻止疫病发生,反而干扰、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猪只健康与生产,诸多教训值得反思。人医的疫病防治理念和养猪先进国家猪病防控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维持机体和病菌的相对平衡稳定,才是保障机体健康之路。
    1 疫苗
    1.1 疫苗的概念
    疫苗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剂,是机体的“外源异物”抗原。动物接种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保护物质,防止病原进入细胞,阻止病原对机体的伤害。当动物再次接触这种病原时,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原有“记忆”,制造更多保护物质,阻止病原侵害,但对于群体疫苗有时候无法净化根除病原。天花等疫病的防控疫苗功不可没,但疫苗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唯一的有效措施。
    1.2 疫苗保护功能的局限性
    猪的抗体效价取决于疫苗质量和猪体状况,因抗体效价有一定消长变化规律。当疫苗和病原的抗原性和血清型一致,且在猪体内抗体效价达有效值以上时才能发挥功效。当疫苗和病原的抗原性或血清型不一致、猪体处于免疫抑制时,疫苗就无法发挥保护功能。
    1.3 免疫麻痹
    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疫苗抗原量不足影响免疫效果。但抗原量超过一定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机体的免疫系统犹如弹簧,伸缩范围是有限度的,面对抗原过强、过频的刺激,免疫体系受到抑制、破坏,甚至不可逆损伤,导致免疫功能减弱或丧失。国家疫苗含量质检仅有最低下限要求,厂商或用户盲目提高接种剂量、加大接种频率会导致机体免疫麻痹,引起免疫失败。疫苗接种剂量和频率绝非多多益善。
    1.4 疫苗的副作用导致美国国家流感免疫计划寿终正寝
    理查德•纽斯达特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建者,他在1978年撰写的《流感决策一一种难以琢磨的疾病》一书中披露,鉴于人们对流感的恐惧以及专家关于1976年流感大暴发的预言,1976年8月5日,福特总统签署了国家流感免疫计划,拟对80%的美国人接种,并同意在“疫苗出现问题时”为制药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厂家担心仓促生产疫苗产生事故受处罚拒绝投放市场)。10月11日晚,匹兹堡市的3位老人在接种流感疫苗后当即死亡。几周之后,有关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报道见诸报端一一些人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了麻痹性的神经肌肉紊乱。在流感疫苗接种人群中,发病率比不接种人群高出10倍。1976年12月16日,美国国家流感免疫计划寿终正寝。据医学家哈珀博士事后统计,当时共出现了约500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其中25人因为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而死亡。2009年的美国《药物安全》杂志认为:“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揭示,但普遍认为身体受到免疫刺激对发病起了重要作用。由于疫苗对免疫系统有影响,显然免疫行为与随后发生的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是有关系的。”专家们预料的1976年大流感也没暴发。1980年10月17日《纽约时报》上的一则消息称,美国销毁了剩下的价值4900万美元的流感疫苗。
    1.5 疫苗并非必不可少
    2011年12月2日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报道,2009年,H1N1甲型流感席卷全球。当时为了防止这一流行病在德国蔓延,德国卫生部门采取紧急措施,耗资数亿欧元生产和购买了3 400万支疫苗,但后来疫情的发生并没有预想的那样糟糕,而且对该疫苗的作用和副作用在医学界还存在一定争论,因此大部分人开始趋于理性,不再抢注疫苗,随着后来疫情逐步的解除,仅用掉530万支,剩余的2 870万支疫苗现己大部分失效。2011年11月29日在德国中部城市马哥德堡的垃圾焚烧厂工作人员对1 600万支疫苗进行了销毁,直接损失就达到2.39亿欧元,这还不算销毁工作中的花费。
    2 人过敏防治研究的启示一过于清洁乃至洁癖对健康无益
    2.1 过敏
    过敏症是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过敏原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当过敏原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才会发生过敏。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几百种。过敏原是过敏病症发生的外因,而机体免疫力低下,大量自由基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氧化破坏是过敏发生的内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患有过敏和洁癖的人群在扩大,我们无法消灭所有过敏原,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机体变态反应。
    2.2免疫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威廉姆•帕克在2006年第6期《斯堪的纳维亚免疫学》杂志的文章指出,把实验室鼠与在城市和乡村中捕获并杀死的50多只野鼠做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免疫系统有重大的差异。如果刺激野生老鼠的免疫细胞,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但如果给予实验室鼠免疫细胞同样的刺激,则它们的反应几近疯狂。而且,野鼠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主要任务是杀灭病菌和外来异物)水平比实验室鼠高4倍,因此它们不会患病。这证明野鼠的免疫系统能对致命病菌进行防御,但是不会理睬那些无足轻重的刺激物,如过敏原或不严重的病原体。而实验室老鼠的免疫反应正好相反,而且与人的免疫系统一样,对很小的刺激物或过敏原都产生强烈的反应。
    2.3 老鼠哮喘
    威廉姆•帕克研究发现,环境比较干净的发达国家,老鼠患过敏和哮喘的较多;而在较肮脏的环境下,如非洲一些地方,老鼠患过敏和哮喘反而较少。
    2.4 宠物与过敏
    人的免疫系统从小受到挑战可能是一件好事。比如,孩子与宠物一起长大,从小刺激他们的免疫系统,从而避免以后患自身免疫疾病,对大多过敏原不再敏感、和平相处。更重要的是,由于同大自然接触,可以接触到许多病原体和刺激物,这样在免疫系统中就会留下强烈而永久的记忆,将来再次接触到同样或同类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就会有效地动员起来,抗击病原。
    3 确保免疫质量
    3.1 疫苗选择原则
    现有猪疫苗数十种,不可能也没必要接种所有疫苗。,根据本场情况针对性选用,少不宜多;不允许将不同厂家基因缺失苗在同一个猪场使用,即便是种猪和商品猪分开也不允许!有争议的活苗要慎用,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应用。先小群接种试验,无明显副作用或有确切效果时再全群接种。
    3.2 疫苗佐剂
    油佐剂(高分子佐剂)疫苗产生抗体较慢,注射应激较大,但是抗体维持时间长而平稳。如对母猪免疫,其目标是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又要保护母猪本身,选用油佐剂的疫苗较好。因为这样利用它产生抗体维持时间长而平稳特点,保证母猪长时间都处于较高而平稳的抗体水平,既可在产仔时把高抗体传给仔猪,又可保护自身。水性佐剂(相对分子量低于40 000的佐剂)好抽易打,应激小,抗体产生快,峰值高,但是维持时间短,较不平稳。如免疫母猪,目的是通过母源抗体保护其仔猪,与母猪本身没有关系的,选用水佐剂疫苗。因为这样利用它产生抗体高峰快的特点,保证母猪在产仔时获得高抗体即可。现在有些疫苗是水包油佐剂,既保持了油佐剂维持抗体时间长而平稳的优点,又克服了油佐剂应激大的缺点。
    3.3 免疫器具
    一头猪使用一个针头。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3.4 冷链
    在疫苗运输、储存、稀释注射前,严格保持要求温度,防止温度反复变化,影响疫苗质量,导致免疫效果降低或失败。
    3.5 剂量
    疫苗通过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才能发挥作用,免疫效果取决于抗原、佐剂等诸多因素。应严格按国家和厂家规定使用,因疫苗抗原不足机体免疫系统无法产生有效应答,而大剂量、高频率的疫苗免疫除加重应激外,对猪的正常免疫机能产生干扰,导致免疫抑制、麻痹,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免疫应答紊乱,不但不会产生免疫记忆,还会有很大的风险。特别是疫苗质量不过关或采用弱毒苗免疫时,可直接导致猪发病。
    3.6 免疫时间
    1)猪在健康时进行免疫,避免紧急免疫。在亚健康和发病期间,免疫功能低下,不能产生有效抗体和保护作用,甚至加重机体负担,导致发病;2)依据抗体效价确定免疫时机和免疫效果;3)根据有效抗体产生时间免疫间隔7-15天,宜长不宜短,防止免疫记忆应答减弱或紊乱,导致免疫效果降低或失败;4)早期猪的免疫系统未充分发育,避免超免;严格按照厂家要求日龄、季节免疫,比如口蹄疫疫苗,35日龄前免疫应激大且不能产生有效抗体,哺乳期间依赖母源抗体进行保护。
    3.7 免疫次数
    机体对疫苗感应和记忆需要过程,加强免疫可提高抗体效价和有效持续时间。据试验报道,口蹄疫疫苗交巢穴注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肌肉注射,仔猪35、70日龄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仅1/3猪达到有效保护值,三免后80%-90%达到有效保护值。
    3.8 免疫顺序
    确保重点疫病和有确切免疫效果的疫苗优先免疫,比如猪瘟疫苗。
    3.9 慎重联合免疫
    不同疫苗因异原蛋白、佐剂等因素,同时进入机体后有时加重应激、过敏反应,严重者导致机体发病。广泛报道的某些喘气病疫苗中的佐剂与圆环病毒2型疫苗一起注射就会加重皮炎肾病综合征的病情、提高发病率,猪瘟疫苗与口蹄疫疫苗同时免疫容易出现严重过敏反应。
    3.10 药物
    根据疫苗使用规定,免疫前1周至注射后10天内不应饲喂或注射任何抗菌药物。如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和磺胺类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免疫期间发病尽量采用非抗生素治疗,如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待病猪康复后15天补免。
    3.11 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
    3.12 维生素与矿物质
    保障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研究发现,身体抵抗外来侵害的武器,包括干扰素及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与活力都和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关。现代猪的营养完全依赖饲料,而饲料营养成分单一、缺乏运动导致经产母猪体内矿物质负增长,严重低于后备母猪,值得饲养者重视。
    3.13 改善体内生态环境
    人用微生态制剂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来己久。研究表明,以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广谱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负责人体免疫的淋巴细胞分裂繁殖,同时还能调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吃”掉包括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在内的各种可致病的外来微生物,产生多种抗体,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实践证明,猪采食益生菌、发酵饲料可改善体内微生态平衡,降低消化道负担,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和机体健康。
    4 淘汰亚临床感染种猪
    种猪猪瘟、伪狂犬病带毒检测,淘汰野毒感染猪。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引起潜伏性感染。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传染母猪。带毒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仔猪产生免疫耐受,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
    5 探讨
    5.1 尊重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猪选择性免疫功能
    频繁、大剂量消毒、免疫对猪是有害的!实践证明,捕杀野生鸟类和砍伐树木并未彻底消灭禽流感;野猪也无法强制免疫,它们是猪瘟等病毒的携带者;地球现存生物上百万种,病菌是其中的一员,没有一个生物个体是单一的生命体,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疫苗、消毒剂、抗生素无法彻底消灭病菌,达到SPF(无特定病原)猪的健康与饲养环境(疾病剔除、空气过滤、饲料饮水灭菌)!在猪生长过程中,减少使用疫苗的种类与次数。让猪接触部分病原体和刺激物,在其免疫系统中就会留下强烈而永久的记忆,将来再次接触到同样或同类的病原体时,免疫系统就会有效地动员起来,抗击病原。让猪风土驯化适应生存环境,机体与病菌相对稳定平衡。
    5.2 创造通风、干燥、清洁、适宜温度的猪舍环境
    不管流感还是非典等流行病,无非采取隔离、通风、消毒基本措施,治疗是少数,死亡是个别,大多通过自身抵抗力耐过康复。据流感发病资料显示,流动人群、人群聚集地(学校、集会)为高发群体;移民社区、贫民窟受到的危害最大,恶劣的居住环境、语言障碍、贫穷和种族歧视、营养医疗条件差……,使这部分人更经不起疫病的冲击,伤亡比例远高于其他群体。
    现代工厂化养殖,把动物通过限位栏、笼舍进行高密度、立体养殖,僵硬的水泥地面阴冷、潮湿,无法自由活动,如同囚牢一般,对动物的身心健康是极大的摧残,同时给病原存在与疫病暴发提供了良好条件。被逼无奈,人们采取“药物保健或脉冲给药”,疾病暂时得以控制。随之耐药菌株和超级病菌出现,当疫病暴发时无药可用,无计可施。同时由于长期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停药或疫病来袭时机体发病更严重。
    5.3 剪牙、断尾、限位栏饲养弊大于利,还猪运动自由
    5.3.1减少应激人体医学专家通过“自我睡眠”试验发现,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两种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的细菌和病毒消灭。剪牙、断尾、转群、换料、气温突变等应激导致采食降低,免疫力下降,易发病。减少人为对猪的伤害,原圈饲养,减少转群、并栏,降低争斗与心理压力。
    5.3.2 提供充足空间增加运动  医学专家对人进行的3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量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提高。运动强度是B淋巴细胞分泌功能改变的首要因素。限位栏等导致种猪缺乏运动,因肢蹄病淘汰严重,免疫力低下,仔猪难养,种猪淘汰率高。通过电子饲喂系统等设施的应用,还猪运动自由。改善猪的福利,不仅可节省人工和用药,还可以显著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水平。
    5.4 规范生产
    疫苗免疫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生物工程,免疫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国家应高度重视疫苗生产监督、指导和应用,减少人为事故,严惩违法、违规及生产责任事故厂商。
    疫苗厂家应自律和提高完善生产工艺,现在同种疫苗有不同基因缺失型、不同佐剂、不同含量……,同种疫苗又分为普通型、招标型、规模猪场专用型、特供型,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国外大部分疫苗生产企业己不采用转瓶生产技术,改用大规模悬浮培养技术。转瓶培养技术由于生产规模过大,每个班组每天接种转瓶数达到千余瓶,很难保证零污染,过多的转瓶根本做不到逐瓶进行无菌检验,仅靠肉眼观察,根据培养液颜色变化排除污染转瓶,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只要有一瓶污染培养物混入抗原液中,就可能因内毒素引起疫苗的副反应。组织苗细菌超标,猪瘟苗牛黏膜病毒污染等急需生产厂家改善与解决。   
    养殖者应改善猪舍环境条件,提高猪的福利待遇与营养需求,把猪养好,提高猪的抗病力和免疫功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应用疫苗,切忌盲目、超量、高频率滥用疫苗。把猪养好,彻底改变抗生素加疫苗养猪的方法。各司其政,各负其责,猪病应不再是养殖不可逾越的鸿沟。
    5.5疫病净化
    养猪王国丹麦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丹麦现已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通过动物福利保护法,更加注重猪的健康和饲养。现人均出栏猪数、生产猪肉和出口猪肉高居世界第1位。猪的料重比达2.3,平均日增重900克左右。母猪年提供断奶成活仔猪数全国平均达25头以上,在“丹育”公司的5家500-1 200头基础母猪的顶级种猪场中,母猪年提供的断奶成活仔猪数达31-33头。通过多年的努力,丹麦基本消灭了多种危害猪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如口蹄疫、猪瘟、猪水疱病、伪狂犬病、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旋毛虫病等,保证了猪群的健康。养猪行业非常重视检疫和防疫工作,极力消灭各种危害性疾病。当前猪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世界上只有丹麦和瑞典能达到这一水平。检验疾病是否有效控制,最终通过净化停止使用疫苗才是我们根本目的。
    大家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关心善待猪,改变药物加疫苗养殖的思路,改善猪舍环境和营养,注重猪的福利待遇,合理使用疫苗提高猪自身的免疫功能,使其与自然和病菌和谐相处,我们一起养好猪。


 

分享到:
更多